成都提出了“48+14+30”的規劃,即到2022年,成都國際(地區)客貨航線總數突破120條,形成48條客運、14條貨運、30條文旅航空戰略通道,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萬人次,航空貨郵吞吐量突破110萬噸。
與此同時,成都還將提高到全球商務城市、新興市場和旅游目的地的航班密度,實現至全球門戶機場“天天有航班”;強化中轉銜接,增強機場輻射功能,大力發展國際通程中轉聯運航線,******培育歐洲與東亞、南亞、東盟、澳新間經成都中轉的洲際航線,成為中國中西部面向全球的航空樞紐門戶、洲際航空中轉樞紐和航空貨物轉運中心。
不僅如此,天府國際機場將作為西部樞紐機場,在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運營。建成后它將承攬絕大多數的國際國內客貨運航線,為成都構建起“一市兩場、國際多直達、國內強覆蓋”的航空運輸體系。
成都市口岸物流辦副主任張弛向《******財經周刊》表示,***是要抓住海緣性國際樞紐向內陸型國際樞紐代際更替的歷史機遇,依托國際航空港、國際鐵路港,加快形成“一體(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兩翼(國際航線網絡和國際班列網絡)三網(空中客流網、空中物流網和陸上物流網)”的跨境戰略格局。
在國際班列上,構建“縱貫南北、橫貫東西、通江達海、四向聯通”的陸海國際大通道,通過構建以成都為戰略支點的四向鐵路大通道,筑起以成都為樞紐、聯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亞歐大陸橋。
成都全面構建起向北至俄羅斯,向西至歐洲******和中亞各國,向東依托“蓉歐+”通道和長江水道輻射日韓、美洲等地區,向南至東盟的“四向”國際物流通道,逐步形成通達全球、陸海內外聯動的國際化內陸樞紐。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聯運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牧原表示,中歐班列的發展使得亞歐大陸橋從交通通道變成了物流通道,其常態化穩定運行,吸引企業到沿線去布局物流市場和生產基地等,帶動了經濟走廊的形成。
在大通道建立基礎上,成都提出實施國際供應鏈體系建設計劃。以跨國企業需求為導向,構建服務于跨國企業的全球配送服務體系。依托基于國際航線、國際班列的全球物流體系,搭建高效、柔性、低成本的全球配送網絡,將成都打造為面向全球的制造企業配送樞紐和面向泛亞的全球區域分銷企業配送樞紐,全面提升成都對全球要素資源的配置和運用能力,滿足跨國企業精益制造、廣域分銷、彈性交付的供應鏈管理需求。
張弛表示,以“通道經濟”帶動“口岸經濟”和“樞紐經濟”發展,推動成都搶先建成歐洲與東盟間中轉貿易和離岸貿易的******,并以此為基礎推動四川自貿區向自貿港的轉型升級。
更進一步,成都將大力發展生產性物流服務業,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供應鏈樞紐城市為主線,通過供應鏈建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賦能和開放經濟發展,構建全球性資源要素配置中心。
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當代,尤其是深度融入“************”,處于中國向西向南開放的門戶樞紐的成都,成為內陸開放高地,其貿易和投資十分活躍。依托成都的全球資源要素聚集配置能力,西部可以更便捷參與全球經濟大循環,運籌全球高端要素資源。
成都物流的發展目標如下:
1.近期目標。到2010年,基本建成現代物流業發展框架體系,初步形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和全國物流體系中的重要節點。全市物流業實現增加值500億元;培育一批規?;?、專業化、網絡化的現代物流企業群體和3—5戶業務輻射西南地區、收入過10億元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內;現代物流業對成都經濟的貢獻率達到13%以上,使現代物流業成為成都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
2.遠期目標。到2020年,建成層次分明、設施完備、功能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初步形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體系中的重要節點。物流業實現增加值1300億元;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群體;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3%左右,接近發達國家的物流水平;現代物流業對成都經濟的貢獻率達到17%,使現代物流業成為成都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3.依托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規劃》確定了“四園區、四中心、若干物流配送站”的物流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形態。未來3年,成都將在雙流國際機場、青白江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兩個國際性樞紐型物流園區,在青白江大彎鐵路貨站、新津普興鐵路貨站布局南北兩個鐵路散貨物流園區,在繞城高速外側的新都、龍泉驛、雙流、高新西區建設4個區域性綜合型物流中心,同時建立若干物流配送站提供配套服務。
圍繞運輸、倉儲、配送、快遞4大分支行業,《規劃》提出設立基地航空公司、爭取建立國際直飛客貨運航線、開通城際公路貨運班車、建設標準化通用倉庫等發展******。其中,計劃新開通10條國際直飛航線,使航空貨運量達到80萬噸,建成中國至歐洲的航空貨物轉運中心;計劃新開通5條鐵路集裝箱“五定”班列,使貨運量達到50萬標箱,建成西部大宗貨物中轉中心,形成西部******航空、鐵路物流樞紐。成都還計劃培育50戶營業收入過億元的物流企業,其中5戶業務輻射西部地區、年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龍頭物流企業。同時引進50戶國際國內大型******物流企業,力爭到2012年,落戶成都的國內大型網絡化物流企業區域物流分撥中心數量要占西部主要城市總量的50%以上。
為了將成都市打造成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和西部區域物流中心。成都市政府日前出臺了2009至2012年《成都市物流產業發展規劃》。計劃未來三年,成都市將在雙流國際機場、青白江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兩個國際性樞紐型物流園區;在青白江大彎鐵路貨站、新津普興鐵路貨站加快建設南北兩個鐵路散貨物流園區,并在繞城高速外側的新都、龍泉、雙流、高新西區建設四個區域性綜合型物流中心。預計到2012年,國際、國內大型網絡化物流企業設在成都的區域物流分撥中心的數量占西部主要城市總量的50%以上,初步建成西部地區的區域物流中心和全國物流體系中的重要結點。使物流業年均增長18%以上,實現增加值500億元。
2010年,成都市將建設航空物流園區,實現龍泉物流中心基本建成、武侯城市商業物流配送中心投入使用的目標,并且爭取開通從成都到美國、日本東京、印度班加羅爾、中東迪拜、越南河內的國際直飛航線。計劃到2012年,成都將新開通10條國際直飛航線,使航空貨運量達到80萬噸,建成中國至歐洲的航空貨物轉運中心,打造西部******航空物流樞紐。
“未來,成都將努力打造成西部區域物流中心的中心城市。”昨日,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第49次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市物流辦主任陳仲維發布了《成都市物流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2)》。未來3年,成都物流業將實現增加值500億元,并初步建成西部地區的區域物流中心和全國物流體系中的重要節點。